在展會上,要使展會成功開展,細節很重要,所以說有些錯誤我們要盡可能避免。深圳原上展覽作為深圳展覽公司,擁有這方面的豐富經驗。
1.廢話”太多
“你的需求我都明白,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產品……”客人進來,負責接待的參展人員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起公司、介紹產品。試問,你真的關心和了解了客戶的背景和需求嗎?在介紹產品時,是不是只顧著介紹某款產品的最大賣點,卻沒有問一問,客人是否也最在意這個賣點呢?要知道,如果他并不在意這個賣點,你說得天花亂墜也未必能打動他。
與客人聊時,切記要站在客人的角度來思考,他到底想了解些什么,爭取把話說到他的心坎上。
2. 產品知識不純熟
本公司產品的相關信息、規格、報價、交貨期、MOQ、出貨港、包裝信息、目標市場的暢銷產品、產品優勢等,這些你都能在第一時間不查閱任何資料而回答上來嗎?客人可不會等你去查資料,或者去咨詢其他老同事哦!
3. 不懂得“有的放矢”
不懂觀察,不會篩選有價值的客戶,見人就發材料、送禮品,回報率卻很低。在談話中也不注重判斷客人是不是目標客戶、客人有沒有采購的決策權、客人的采購需求是否迫切、客人的真誠度和專業度高不高等等這些關鍵問題。
4. 一上來就說“Can I help you?”
客人走進展位,你迎上去就說“Can I help you?”有沒有想過,如果客戶回答你:“No, thanks. I just look around.”你要怎么辦?多問開放式的問題,少問封閉式問題,再不濟,你也可以問一句“What brings you into our exhibit today?”
5. 不會問問題
上面說到參展人員忽視客人的需求,這里是另一個極端——客人走進展位,參展人員就連珠炮發問:你從哪里來?對我們產品有什么具體要求?你的客戶主要有哪些類型?你們的采購步驟是怎樣的?……你這是談合作還是審犯人?
參展人員的問題沒有邏輯性,每一個問題之間沒有關聯,不能幫助去挖掘客人的采購需求。結果就會變成泛泛地聊了聊,然后不了了之,你以為客人沒有采購意向,殊不知,你根本沒有與客人開始深聊。
6. 不做記錄
客人來了,交換了名片,談完了,客人離開了。緊接著參展人員就投入到接待下一個客人的工作中……晚上回到賓館一看,客人的名片完全不能跟記憶中他的面孔對應起來了!與哪個客人聊了哪些重要的信息也記不得了!結果可想而知。
7. 只會講價
每當客人面露猶豫,參展人員就主動降價。對此,一位買家這樣說:“價格只是產品價值鏈的一部分,如果只談價格,我們會認為這些供應商對構成產品價值的其他重要部分也許并不了解,其實不僅僅是價格,其他的方面也很重要。所以,這也是有些供應商的開場白令我們掃興的原因。”
敢不敢談點別的、最后再談價格?只會談價格的銷售不是好銷售!
8. 客人一砍價,你就看老板
這種行為給客人產生“價格老板做主”的印象,覺得這家公司的價格沒有體系、不專業。
正確的做法:客戶要求報價時,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了解客戶的購買意愿、詢價動機、真正需求和迫切性,有的放矢地報出虛盤或實盤。根據不同的出口市場、地域特點、買家實力和性格特點及商品特點來調整報價。根據銷售淡、旺季的銷量,或者訂單大小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報價策略。首日報過價后或派送資料后記住“熟面孔”,當天下午或第二天客人再光顧時,一定要重點突破。
9. 沒有說服力
當客人問起產品是否符合相關市場的安全標準、產品的技術參數等有關市場和專業信息的問題時,參展人員王顧左右而言他,只說自己的好,卻拿不出確切的相關指標。只會講good、best,而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那你怎么取得客人的信任?
10. 只會在展位上守株待兔
一整個上午,拜訪你展位的客人寥寥無幾,甚至于你展位前的通道上客流量都不怎么樣。這時候你還仍然坐在展位里抱怨選錯了展會/展位嗎?走到路口、通道上去把客人引進來吧!至于怎么“引”,唯有一條萬變不離其宗——放下面子。
深圳原上展覽作為深圳展覽公司,致力于深圳展覽設計和展臺搭建,選擇深圳原上展覽,讓原上展覽設計搭建的展臺幫助您在展會中贏得更多訂單。